三年前,它來的莫名其妙;三年后,它走的匪夷所思。
一切彷如昨天,又好似恍如隔世。
三年下來,不得不說,疫情改變了太多,尤其是核酸檢測,可以說是我們這幾年生活中最熟悉的了。
多地核酸采樣項目終止
12月7日,國務院發布防疫新十條,其中第二條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給轟轟烈烈的核酸檢測,按下了暫停鍵。
不少人感嘆:太快了!前一周還要求出示48小時核酸,現在坐火車連健康碼都不看了,2019年似乎又重新回來了。
其中第二條明確規定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這樣,核酸檢測企業失去了90%以上的業務;
除一些特殊場所之外,不再需要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核酸檢測企業又失去了5%的市場;
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核酸檢測企業又丟失了4%的市場;
只有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和高風險區域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核酸檢測,這是核酸檢測企業最后的一片陣地。
這些規定,也意味著核酸檢測公司的紅利期也過去了。
12月5日,山東菏澤市定陶區高速路口落地檢方艙實驗室采購項目,預算金額220萬元,宣告項目終止;
同一天,依舊是山東,預算為192萬元的臨沐縣人民醫院核酸檢測實驗室改造緊急采購項目,宣告終止采購;
12月6日,原預算8萬元的寧波市海曙區月湖街道常態化核酸采樣服務外包項目,宣告因發生重大變故,本項目終止。
諸如此類的消息還有許多,包含深圳市、嘉興市、成都市等,都終止了核酸采樣、檢測采購項目。
至此,曾經在封控期間賺得盆滿缽滿的核酸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02
一夜之間,核酸檢測公司沒活干了
上個月,有條微博熱搜引起了熱烈的討論:熱搜內容是“核酸檢測公司開始破產了”。
我了解了一番,發現那家破產的企業叫樸石醫學,為什么破產,完全是自己作妖。
這個公司成立比較晚,核酸檢測市場當時競爭已經很激烈。據說為了彎道超車,炮制出一個“奧斯卡劇本”。
包裝成擁有300名員工的實力機構,宣稱有能力24小時內檢測10萬人。再發狠打出低價競爭策略,借此啃下一塊核酸檢測市場。
但它畢竟是裝大頭,紙老虎一戳就破,檢測數量一多便原形畢露,違規將本來采集的,一管5混1、10混1核酸樣本。
多管混合一起進行檢測,人為稀釋了樣本,一旦測出陽性,要監控的人數可就多了好幾倍。
最終東窗事發,被立案偵查,依法逮捕提起公訴。
一位醫療行業的門外漢,居然生吃硬飯幻想著通過核酸檢測“一夜暴富”,而核酸檢測成本并不低,特別是面對龐大的基數時,更需要確保精準、高效,周明強根本不考慮這個,他的眼里只有利益。
現在,樸石醫學因非法牟利、核酸造假。實驗室的實際控人、法定代表人等6人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公司營業執照被吊銷。
老板不在,被甩在背后的員工自然就遭殃,這不,曾在業內數一數二的北京樸石醫學,最被幾名前員工,也就是“大白”們討要6萬多薪資。
更尷尬的是,公司已經沒有可執行的財產,換句話說,它已經破產了。
它的處境絕非個例,而是整個行業的縮影,可以預見在這段時間,各地的核酸公司都會迎來倒閉潮。
03
短短數日發生“巨變”,資本博弈大戲落幕了嗎?
眾所周知,核酸檢測本該是正常的防疫手段,沒想到在過去一年里,居然成為了有心之人的造富工具,資本的涌入讓核酸檢測成為了一條罪惡產業鏈。
據媒體報道,在過去短短數日里,已有多家核酸檢測機構被查出數據造假、操作不規范、安排不具備條件的人從事衛生活動等問題,這些真相的揭露,引起了群眾的極度不滿。
與此同時,原本計劃上市的核酸檢測機構,也被終止上市了,再加上全國放開核酸檢測要求,不再強制核酸之后,這些資本的博弈也就該落幕了。
2020年3月,中國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機構只有2000多家,但到2022年3月,檢測機構已飆升至1.24萬家,兩年間翻了6倍。
像核子基因旗下的核子華曦,就把核酸檢測公司當連鎖店開,在國內各地開設了一家又一家,有人發現哪里有核子華曦開設的核酸公司,哪里就會出現明顯的疫情反彈。
近日,新疆行政機關決定對“核子華曦”的違規行為立案偵查,后續是否追究刑事責任,讓我們拭目以待。
有句老話說得好,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所以核酸檢測公司的破產,根本就不值得同情,畢竟公司破產了,但相信公司背后的老板一定是發財了,否則,這些錢又去哪里了呢?
我相信,只要杜絕核酸檢測成為一門暴利的生意,并提高犯錯成本,那么,聞著腐肉和血腥而來的蒼蠅,自會四散而去,過去那些核酸利益鏈條上造假的企業,坐著收錢的好日子也將徹底過去。
古訓有言:錢有三不能賺:國難之財,天災之利,貧弱之食。
當然,不可否認,大疫三年,核酸檢測發揮了重要作用,一線的醫護和大白也非常辛苦,值得尊敬。
又或者手段更勝一籌,緊跟風口,直接搞起抗原業務了,財源繼續滾滾來,連帶手下的大白們原地再就業,又能扛挺長一段時間。
現在只是剛好時辰已到而已,不必嘲諷,不必驚訝。我很期待,下一個破產的又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