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發文,最新醫療設備采購需求來了
來源: 賽柏藍器械,撰文 | 東臺 2023年01月13日 17:24
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中指出:十四五期間,擬規劃建設20個左右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在全國布局建設20個左右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擴充重癥救治床位,配備相應的救治裝備;在全國建成20余支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配備移動CT檢測車、ECMO等傳染病診療設備;全國共計2843個縣級行政區,每個縣級行政區建立一支20人基層醫療應急小分隊。 
01
建設20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
1月10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據了解,目前,我國緊急醫學救援綜合實力尚不能很好滿足新時代突發事件應對的需要。主要表現在:現場緊急醫學救援指揮協調機制有待完善,緊急醫學救援基礎較弱,裝備保障和遠程投送能力不強;航空醫療救援和海(水)上醫療救援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全國區域布局的專業化緊急醫學救援網絡還沒有形成,基層緊急醫學救援能力亟待加強;專業人才3培養和學科建設需要加快推進。
《通知》指出,根據人口、地理區位和突發事件風險分布特點,力爭到2025年,以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和在緊急醫學救援方面有較好工作基礎的醫療機構為依托,在全國布局建設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
“十四五”期間,擬規劃建設20個左右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作為現階段我國緊急醫學救援體系核心架構。

此外,以呼吸、感染、重癥、兒科等??苾瀯萃怀?,綜合救治實力雄厚的高水平醫療機構為依托,在全國布局建設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
具體而言,“十四五”期間,針對重大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救治,在全國布局建設20個左右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擴充重癥救治床位,配備相應的救治裝備,強化重大傳染病監測預警、培訓演練、科研創新和綜合救治能力,能夠派出救治隊伍進行區域和國家支援,滿足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需要。

對國家中毒救治基地升級改造與強化建設,在全國有工作基礎的地區布局建設國家中毒防控研究中心;繼續推進9個省份的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建設。
《通知》指出,在全國有工作基礎的地區布局建設國家中毒防控研究中心。升級改造國家中毒救治基地設施和設備,提升其中毒應急處置能力和業務指導、培訓條件;建設國家級毒物標本庫。新建毒物清除技術研究中心、中毒性呼吸系統疾病研究中心、有毒生物中毒防控研究中心、中毒應急檢測鑒定研究中心、中毒信息研究中心等。
02
更新改造老舊設備
各?。ㄗ灾螀^、直轄市)根據人口、風險和能力等布局建設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機構和隊伍,提升整體醫療應急處置能力。
“十四五”期間,對已建成的國家級基地(北京、天津)和省級基地(內蒙古、上海、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陜西、甘肅)部分老舊設備進行更新改造。
在原有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的基礎上,繼續推進新建5-7個省級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形成布局合理、重點區域全覆蓋的格局,使全國核輻射應急醫療救治和監測能力顯著提升。
對“十三五”期間建成的國家級基地(遼寧、吉林、江蘇、廣東)和省級基地(黑龍江、安徽、海南、新疆)進行運行維護。對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的醫療應急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做好救治及監測等能力儲備。
《通知》明確,要布局建設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在全國建成20余支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配備移動CT檢測車、ECMO等傳染病診療設備,以及必要的信息指揮基本裝備、專業技術處置裝備、個人攜行裝備、后勤保障裝備等,實現隊伍的機動化、攜行化和自我保障化,滿足國家和區域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需要。

提升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能力。在前期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建設的基礎上,更新福建、江蘇、江西、貴州、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建成的5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車輛及裝備。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配備車輛及信息指揮基本裝備、專業技術處置裝備、個人攜行裝備、后勤保障裝備等。
03
提升基層醫療應急能力
《通知》還對基層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提出要求。
其中指出,建設基層醫療應急小分隊。進一步構建完整的國家醫療應急體系,切實保障醫療應急力量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開展有力、有效的救援處置工作,在全國各省份以市(州)、縣(市、區)醫療機構為依托,開展背囊化基層醫療應急小分隊建設。
小分隊由緊急醫學救援、衛生防疫、中毒處置、心理救援等若干個基本作戰單元組成,可根據突發事件類型、級別進行模塊化編組,擁有依托救護車的中短途快速反應能力和不依賴機動車的短途突擊能力,擁有一定程度的獨立野外自我保障能力,滿足各類較大及以下突發事件現場處置和重大突發事件先期處置需求。項目實施范圍覆蓋全國共計2843個縣級行政區,每個縣級行政區建立一支20人基層醫療應急小分隊。

此外,要提高緊急醫學救援社會素養。在全國各省份開展緊急醫學救援知識和技能普及活動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以地市為單位覆蓋達75%以上。充分利用公眾號、微博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教育,鼓勵家庭開展有針對性的儲備,大力提升全民公共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他救能力。

伴隨新一輪緊急醫學救援建設的推進,全國范圍內應對突發事件的醫療保障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我們轉載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