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en:肥厚型心肌病射頻療法完成注冊臨床入組
來源: MedTF 2023年03月07日 14:02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 主要是由于編碼肌小節相關蛋白基因致病性變異導致的、或病因不明的以心肌肥厚為特征的心肌病,左心室壁受累常見,需排除其他的心血管疾病或全身性、代謝性疾病引起的心室壁增厚。臨床表現包括:勞力性呼吸困難、胸痛、心悸、暈厥或先兆暈厥、心源性猝死等。HCM 的心臟在解剖形態上主要表現為心臟重量增加、心室壁增厚,左心室腔通常變小,左心房擴大。
HCM是青少年和運動員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系統性的人群資料分析發現該病并非少見。21世紀初中國在 8000 余名普通人群中超聲心動圖篩查 HCM 患病率約為 80/10萬。但早期篩查手段的限制導致 HCM 患病率很可能被低估。

隨著臨床和分子遺傳學研究的不斷深入,HCM 的患病率估計至少為 1/200。全球范圍上來講,美國、日本及歐洲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患病率為0.17%-0.23%,據此估算全球約有2000萬例患者。HCM不容小視。

全球范圍內對HCM尚無非常完善的療法?,F有主流療法均是以通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與心功能,控制并發癥與預防疾病進展為主。外科室間隔旋切術(Morrow術式)需開胸,創傷大,風險高,易損傷傳導束,引起傳導阻滯,最終導致心力衰竭,對術者要求高;酒精消融術對于第一間隔支與梗阻部位不匹配的患者不能徹底解除其左室流出道梗阻。終末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選擇心臟移植治療。

近年來HCM治療領域最受關注的藥物是Mavacamten。2020年10月,百時美施貴寶(BMS)宣布以131億美元現金、溢價60%收購MyoKardia,以獲得其在研新藥心肌肌球蛋白別構抑制劑Mavacamten,可用于HOCM患者的治療。臨床結果顯示,盡管Mavacamten達到了主要和次要臨床終點,但其主要作用為緩解梗阻,并未能減少室間隔厚度,對重度HOCM患者的治療效果有限。該產品2022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治療NYHA心功能 II ~ III級的癥狀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以改善心功能和癥狀。

因此對于肥厚型心肌病來說需要新的治療方式,來解決現有治療手段不足。諾誠決定開發一種新型的肥厚型心肌病技術----Liwen。Liwen是由西京醫院的劉麗文教授團隊首創,該技術是一種通過超聲引導下經皮心肌內室間隔射頻消融術。Liwen不同于外科切除術需要開胸及體外循環,也不同于室間隔酒精消融術,不受間隔支血管解剖變異的影響,直接在靶組織消融。Liwen術式的出現為安全有效治療HCM提供了可能。最近Liwen完成國內注冊臨床入組,相信不久就能給國內肥厚型心肌病帶來全新療法。

Liwen于去年通過國內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申請,將使該產品加快在國內上市進程。同時由于Liwen在臨床上的效果突出,在21年啟明醫療以4.93億元收購諾誠,Liwen成為啟明醫療又一款明星產品。

Liwen
Liwen 采用純超聲引導、經皮、經胸穿刺的路徑(Liwen術式),對肥厚的室間隔進行射頻消融治療。
Liwen RF射頻消融系統包括:射頻消融主機、系統泵、穿刺針、可調式射頻消融電極針、心肌活檢針等部分組成。
Liwen是指在跳動的心臟上通過超聲引導下將射頻針經皮經肋間經心外膜進入心尖心肌內室間隔進行消融的微創介入治療方法。該術式在超聲指導下,經皮經肋間將射頻消融穿刺針置入肥厚的前間隔(AIVS)進行消融,隨后在后間隔(PIVS)重復這一操作,對室間隔進行充分消融,進而解除LVOT梗阻。其機制在于通過高頻電波導致肥厚的心肌組織細胞內的離子產生熱效應,局部溫度高達90-100℃,進而導致肥厚的心肌細胞脫水壞死,同時還可以達到阻斷肥厚心肌組織血液供應的效果。消融產生的熱凝結區域可由經胸超聲檢測,表現為回聲顯著增強,提示心肌壞死。
Liwen RF具有創傷小、精準定位、不受靶血管限制、顯著減少室間隔厚度、降低傳導系統損傷等并發癥的技術優勢,為HOCM治療提出了一種安全有效、精確微創的創新性治療策略。

Liwen臨床研究

去年在 JAMA Cardiology上發布一份關于Liwen臨床研究,該研究是針對藥物難治性HOCM患者行PIMSRA的單臂、單中心研究。共納入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西京醫院行PIMSRA的200例HOCM患者,所有患者靜息/誘發的流出道壓力階差≥50 mmHg、NYHA心功能≥II級、最大耐受劑量藥物治療仍無效。平均隨訪19(6~50)個月。

具體研究數據:

  • 最大室間隔厚度平均值從24.0±5.1mm減少至17.3±4.4 mm(P<0.001),左心室流出道靜息壓力階差平均值從79.0±53.0 mm Hg降低至14.0±24.0 mm Hg(P<0.001)。末次隨訪,190名(96%)患者的心功能處于I級或Ⅱ級。

  • 30天主要不良臨床事件發生率為10.5%(n=21):2例(1.0%)住院/30天死亡,7例(3.5%)心包積液需要小切口處理,12例( 6%)心包積液需行心包穿刺引流,無其它出血或卒中發生。

  • 其他圍手術期并發癥包括5例患者(2.5%)發生永久性右束支傳導阻滯、2例(1.0%)室顫后復蘇,2例(1.0%)發生間隔支動脈瘤。無永久性起搏器植入。

除此之外啟明醫療公布動態隨訪臨床研究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隨訪至術后6個月的38位受試者,治療成功率高達92.11%(35/38),相較于酒精消融成功率獲得大幅度提升。臨床終點中,最大室間隔厚度平均降至17.08mm(較術前下降25.61%);左室流出道壓力階差術后降至16.31mmHg(較術前下降76.25%),這兩項重要的指標均較術前獲得顯著改善,并呈現出持續改善的趨勢。

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我們轉載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