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起裁員大潮就開始席卷各個行業,醫療器械領域也不能幸免。據外媒MassDevice報道,自2022年中期以來,整個醫療器械行業有超過18000名從業者被解雇。
而今年開年以來,又有不少械企宣布裁員計劃,仿佛預告了裁員風潮還將延續。
其中最矚目的莫過于百特在四季度業績發布會上宣布將裁員5%,按比例推算將影響到3000名員工。這讓不少業內人士都感到一股寒意。
然而,不論大環境如何,總有人逆勢成長。
像是想緩解這種哀鴻遍野的氣氛,近日海外媒體Medical Design & Outsourcing對比了全球醫療器械百強企業,截至2022年9月和2021年末公布的員工數據。
結果發現,百強企業中有49家公司員工數都處于正增長狀態。其中更有23家企業的增幅在10%以上。也就是說,對于不少TOP企業來說,裁員更可能是一種人員結構優化。

按增長幅度算,排名前十的企業也正好是人員增長幅度在20%以上的企業。企業的分布領域相當豐富。其中,脊柱外科公司Alphatec以89.5%的增幅問鼎,靜脈介入公司Inari Medical以75.4%緊隨其后。這兩家公司也是前十當中,唯二增長幅度超過三成的。兩家公司的員工基數在榜單中都不算大,但都在快速崛起中。Alphatec成立于2005年,產品組合涵蓋多種脊柱疾病。憑借2.43億美元收入(該榜單統計區間截至2022年9月)在百強醫械榜中排名第98,收入漲幅高達67.59%。Inari Medical則憑借2.77億美元的收入排名全球96,收入增幅97.86%,是百強企業中增長最大的。公司擁有兩個微創血栓取出平臺,Flow Triever 和Clot Triever。前者用于治療肺栓塞,后者用于外周血管。排名第三的是費雪派克Fisher&Paykel,是總部位于新西蘭奧克蘭的一家國際著名呼吸機企業,主要集中于呼吸治療、急癥治療、外科手術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治療產品。在疫情期間,得益于其領先的無創通氣產品,公司業績猛增。不過隨著疫情紅利褪去,去年公司以11.77億美元收入排名全球63,收入下滑8.12%,排名下滑5位。
增員一萬后,宣布重組意外的是,今年初宣布裁員5%的百特,實際上在去年員工人數增加了1萬,漲幅20%,排名第十位。2023年1月,百特宣布將其腎臟護理和急性治療部門的計劃分拆為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據百特介紹“公司該業務有持續的增長機會,但其業務模式和客戶重點與百特投資組合的其他部分缺乏戰略一致性。并同步啟動架構重組計劃。有分析認為,之所以急于削減成本,是公司2021年以125億美元(約合人名幣818億)收購Hill-Rom造成的余波。據報道,2022年11月底,Baxter披露了一筆與該收購有關的31億美元的減值費用,這意味著它為Hillrom多付了錢。這個錯誤使Baxter最大的部門腎臟護理業務蒙受損失。據財報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百特全球銷售額為38億美元(約合275.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6.96%。而由于減值費用,百特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三個月中損失了29億美元(約合210億人民幣),同比下降了752.67%。2022公司全年實現營收151億美元,相較2021年的128億美元,同比增長18%。去年在百強榜中排名第10。
02 百特、美敦力位列一二

如果以員工增長人數計算排名,可以看到百特1萬名員工增長,排名全球第一。美敦力增員5000排名第二,總員工數達到了9.5萬。2023年2月21日公司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增長勢頭強勁,并調高了全年的財務指引。

截至2023年1月27日,美敦力第三季度收入為77.27億美元,利潤為12.2億美元。與去年同季度相比,銷售額稍微下降,利潤同比下滑17%。2022年,美敦力宣布計劃剝離三個部門,其中計劃透析業務,即腎臟護理解決方案目前的產品組合(腎臟通路,急性療法和慢性療法)和產品線剝離與DaVita成立合資企業。同時,公司打算剝離患者監測和呼吸器業務,轉變成為一家新公司(“NewCo”)。

排名第三的,是正畸龍頭Align Technology愛齊科技(隱適美),增員4470人。根據公司今年2月1日公布的2022年四季度報,公司全年營收37億美元,較去年增長5.5%。財報發布后,公司股價出現了大幅上漲。

上榜醫療巨頭還包括波士頓科學、史賽克,分別排名5、6位,二者均增員3000人。

2022年波士頓科學延續增長勢頭,總營收126.82億美元,同比上漲6.68%;凈利潤6.98億下滑32.95%。近日據外媒報道,由于波士頓科學休斯頓工廠部分業務轉移,公司將裁員120人。相較去年的增員數量,這一裁員規??梢哉f不是很大。

骨科巨頭史賽克,在去年實現了營收、凈利潤雙雙成長。全年營收184.49億同比上漲7.84%,凈利潤23.58億,上漲18.25%。可以看出,盡管面對宏觀經濟波動,供應鏈問題,多數巨頭仍然實現了逆勢擴張。實際上,在全球醫療百強中,一半公司的裁員規模都沒有超過人數擴張的幅度。去年實現增員的49家企業↓


03 國內巨頭業績人員雙增國內只有邁瑞醫療和微創醫療進入了全球百強的排名,分別排32名和77名。

邁瑞醫療2021年末在職員工的數量為14684人,其中母公司員工有9749人,主要子公司有4935人。其2022年財報還未發布,年中報也未對員工數更新披露。

微創醫療2022半年報顯示,集團在全球共有9186名員工,其中有1746名海外員工;2021年報顯示在全球共有8019名員工,其中有1715名海外員工。半年間,增員1167,增長幅度14.6%,增幅在全球百強中排15位。據微創醫療2023年2月28日發布的業績預告,2022年公司預計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約16%。其中微創機器人收入同比增長超過850%,微創腦科學同比增長40%,心脈醫療同比增長31%。虧損預計不超過585百萬美元(去年同期虧損約351.3百萬美元)。業績與員工規模雙雙成長。——
后疫情時代,國際形勢更加復雜,經濟增速明顯回落,通脹水平全面上行。在大環境不利的前提下,如何穿越經濟周期實現逆勢成長,是醫械企業即將面臨的嚴峻挑戰。在對百強企業做出一番分析后,我們可以發現,即便宏觀經濟下行,部分賽道依舊活力十足仍然有公司實現了迅速崛起,比如Alphatec和Inari Medical。對于傳統巨頭,如美敦力、波士頓科學、史賽克,裁員只是插曲,增員才是主流。國內巨頭,微創醫療同樣適應于這一邏輯位列“逆行”的行列。醫療是一個投資回報周期較長的行業,在動蕩的外部環境中,站穩腳跟,放眼未來,才能充分檢驗出企業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