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河南省醫保局發布了《關于開展醫用耗材價格聯動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稱,河南省決定開展醫用耗材全國價格聯動,首批選取骨科類醫用耗材進行試點。價格聯動試點相關工作于2023年7月份啟動。
這意味著,又一省開始落地醫用耗材全國價格聯動!從“試水”“首批”等表達都能看出,河南省的目光遠不止于此,眼前只是第一步。
據《通知》了解,此次河南省價格聯動范圍為:國家醫療保障局醫保醫用耗材分類與代碼以C03開頭的骨科材料,且已在河南省醫藥集中采購平臺掛網的產品。
相關企業應登錄省醫藥采購平臺,按照以下價格聯動規則,填報相應價格信息,同時上傳證明材料。其中:
價格需聯動該產品全國帶量采購最低中選價。
在河南省醫藥采購平臺交易系統后臺增設企業承諾價,由企業自行承諾申報。
企業承諾價應聯動該產品在全國各省級醫藥集中采購平臺的最低掛網價;無掛網價的,企業承諾價應聯動該產品在全國各公立醫療機構6個月內最低有效交易價(指有實際交易記錄的產品價格)。
本次價格聯動后,如果聯動產品在全國出現更低聯動價格的,應于30天內向河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申請降價,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應及時調整價格。
也就是說,與以往僅僅通過省級采購平臺掛網耗材最低價聯動不同,其價格更加公開透明,降價幅度也更大,可以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最低價”。
關于聯動后的下一步,《通知》明確,本次聯動價格將作為醫療機構與企業議價的最高限價(不作為掛網價格使用),醫療機構采購價格不得高于企業承諾價,否則交易系統彈窗提示、限制交易。
而產品價格聯動信息后續將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示,并接受企業質疑,處理申投訴。公示無異議后執行。
如果填報價格信息時存在虛報、瞞報等行為,不承諾、不接受價格聯動,或未按要求動態聯動價格的,原則上暫停該產品掛網資格,兩年內不得參與我省集中采購相關工作,并按照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有關規定處理。
這意味,企業若拒絕價格聯動又或是“弄虛作假”,將直接無緣在河南全省后續的掛網交易、帶量采購,影響之大不言而喻。
實際上,在河南之前,限制掛網的措施在部分地方已有落地。
22年8月,山東省發布《關于開展山東省醫用耗材和體外診斷試劑產品價格聯動的通知》,明確省平臺掛網產品要聯動全國現行省級最低中標或掛網價。凡企業不承諾、不接受聯動省級最低價中標或掛網價、經查實提交虛假價格信息的產品,省平臺將予以撤網,兩年內不得重新掛網。
22年10月,云南省公布《2022年云南省醫用耗材陽光采購及部分產品帶量采購申報公告》,要求所有要進入云南省陽光采購的耗材,必須申報全國省級平臺全國最低實際采購價,并提供明確的證明材料,否則均不符合掛網要求。
在此基礎上,河南省再度加碼,明確“兩年內不得參與全省集中采購”,顯然是將限制又提升了一個等級。
多省落地!只要一個“最低價”
械企營銷模該變了
事實上,國家醫保局早已明確表示,要形成全國醫療器械價格聯動機制,實現“一省掛網、全國可采”。因此,全國價格聯動可以說是繞不開的一環。
現階段來看,全國多個省份的推進已有明顯成效。
去年9月,陜西省就提出陜西、山東兩省藥械集中采購平臺將實現掛網價格數據雙向共享,為全面進行掛網價格比對,提供系統、高效的技術手段。
此后,陜西省內形成了大規模、常態化的醫用耗材聯動調價模式。2023年開年到現在,陜西已經展開共計6批次、累計完成對18390個耗材的調價,且大批產品降價超過90%,“殺價”效果顯著。
其范圍之大,最近兩次價格聯動分別覆蓋了23省和26省。
此外,包括云南、湖北、河北、四川、內蒙古等多個省份,均針對醫用耗材掛網價格,聯動對比全國最低價進行調整。企業沒有在期限內調價,或者瞞報外省價格,其產品直接被踢出掛網集采。
隨著價格聯動在更多省份遍地開花,影響范圍進一步擴大,必然帶來各醫用耗材領域更頻繁、更猛烈的“殺價”。當市場價格不斷逼近企業成本價,廣大耗材企業想要活下去,轉變策略是必行之事!
比如,未來在聯盟帶量中,通過采用不同規格、型號的策略去參與帶量,避免帶量后二次價格聯動其它聯盟更低中標價等等。
在全國醫用耗材帶量采購“一盤棋”時代,誰能審查時局、謀勢而動,誰才最有可能真正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