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國醫療器械企業TOP20公布
邁瑞、聯影、威高穩居前三,東軟躋身前十
2022年度中國醫療器械(含IVD)企業TOP20排行榜中,邁瑞、聯影、威高繼續穩居前三,且前十名企業和2021年度的位次保持不變,分別是:邁瑞、聯影、威高、樂普、微創、安圖生物、新產業、華大基因、魚躍、達安基因。
與前十相比,后十位位次變化較多,其中以東軟變化最為顯著。在2021年的該榜單中,東軟并未出現在前20名,但在今年的TOP20排行榜中,東軟已躋身第十一位。
此外,開立生物上升一個位次,由第十八位上升至第十七位,藍帆醫療從第十二位移至第十五位,健帆生物從第十一位移至第十二位,邁克生物從第十三位移至第十四位,凱普生物從第十五位移至第十六位,歐普康視從第十七位移至十九位,大博醫療從第十六位移至第十八位。
可以看出,在規模效應之下,頭部醫療器械企業地位相對穩固,后來者競爭激烈。
《“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醫療裝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主流醫療裝備基本實現有效供給,高端醫療裝備產品性能和質量水平明顯提升,初步形成對公共衛生和醫療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撐能力。
距離2025年還剩一年半,中國醫療器械正由“制造”轉向“智造”,頭部企業不斷向上游產業鏈發起沖擊。產業升級之下,國產醫療器械市場格局悄然發生轉變。
榜單評選規則:
聚焦“創新驅動力”和“產品推廣力”
根據米內網介紹,“2022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系列榜單”候選企業的總分由兩部分構成:
一是企業的創新驅動力,即2022年研發投入R&D綜合指標得分,占40%權重;
二是企業的專業推廣力,即2022年臨床醫生和患者的最終選擇需求所決定的終端定量數據來剛性定義,也就是結合米內網三大終端六大市場終端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的得分,占60%權重。
由于醫藥工業企業往往涉獵范圍很廣,所以此次評選針對系列榜單所在企業的定義也制定了明確的標準。如“中國化藥企業TOP100排行榜”,化藥企業是指該企業化學藥終端銷售額占企業終端總收入的51%以上,在統計相關排名時,則把該企業歸入中國化藥企業里面,把該企業終端總收入(含化藥、中藥、生物醫藥等)歸入中國化藥企業TOP100排行榜數據中進行統一排名,“中國醫療器械(含IVD)企業TOP20排行榜”在企業的定義方法和排行數據統計范圍與上述方法一致。
此外,參與評選的對象為中國境內注冊(不含跨國制藥企業在華子公司)、且以醫藥制造業為主營業務的醫藥工業企業,即在企業工商登記中,藥品制造業務放于企業主營業務范圍最前面的企業。如果評選企業含有醫藥商業或其他非醫藥類成分的,將剔除后再進行統計;參加評選的對象不含制藥機械和獸用藥品制造企業;集團公司統計的范圍為集團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直接或間接股權比例超過50%的控股公司,參股公司不在集團公司統計范圍內。
根據官方公布的《2022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醫療器械企業基本情況調查問卷》,醫療器械榜單評選有兩個調查表,分別考察經濟指標和競爭力指標。
其中經濟指標即企業2022年全年的銷售收入及利潤情況,具體包括:所有產品銷售收入(器械、試劑、耗材、其他)以及所有產品的利潤總和。
競爭力指標包括品牌競爭力情況與創新性情況,分別需要填寫“銷售過1億元的器械、試劑、耗材等““2022年研發費用”“2022年研發人員占比”“2022年國家器械創新專項數量”以及“集團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直接或間接股權比例超過50%的控股公司名單”。
國際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發布的《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已突破9000億元,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2000億元(約3200億美元),中國或將成為全球第一大醫療器械市場。
通過政策支持和技術積累、破壁,國產醫療器械從無到有發展到近萬億市場,經歷了艱難的爬坡階段后,國內醫療器械正在朝著更高端、更自主、更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附:2022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系列榜單(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