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5臺!國家發布醫療設備配置任務(附各地詳細名單)
來源: 賽柏藍器械 2023年06月30日 13:06
針對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官方的態度正由“保守”轉為“鼓勵”,這一變化對于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01

全國規劃配置大型醫用設備3645臺

甲類117臺,乙類3528臺

今日(6月29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十四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通知》(簡稱“通知”),公布了“十四五”期間全國大型醫用設備的配置規劃總量,以及各地的詳細分配情況。

此次通知中,正式發布了《甲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準入標準》《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標準指引》(完整文件附文末)。

與“十三五”相比,本次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數量顯著提升。根據通知,“十四五”期間全國規劃配置大型醫用設備3645臺,其中:甲類117臺,乙類3528臺。
各地具體配置規劃數:

據此統計,到“十四五”結束,我國將擁有甲類設備合計185臺,其中重離子質子放射治療系統共60臺、高端放射治療類設備共125臺;乙類設備合計8029臺,其PET/MR共210臺、PET/CT共1667臺、腹腔內窺鏡手術系統共819臺、常規放射治療類設備共5333臺(伽馬射線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共327臺)。

官方解讀指出,規劃編制堅持以下原則:一是以人為本、促進發展。充分考慮高質量發展要求,支持醫療機構科學合理配置大型醫用設備,推動高端醫療設備在高水平醫院合理使用,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二是均衡布局、擴容下沉。聚焦提升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和可及性,縮小區域之間資源配置和服務能力差異。三是安全審慎、控制費用。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身體健康。

通知還提到,要嚴格執行規劃數量布局,科學把握配置標準,與上輪規劃做好銜接,按年度有序、有效實施。為社會辦醫配置預留合理空間。

02

大型設備入院難度降低

開年以來,有關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的政策接連發布。
3月2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23年)》,這是時隔五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內容再度迎來的重要調整。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23年)政策解讀》,本次調整系積極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對技術成熟、性能穩定、應用規范的設備,積極推動由甲類改為乙類或由乙類調出目錄。

甲類管理目錄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負責配置管理,乙類管理目錄省級衛生健康委負責配置管理。由甲類改為乙類或由乙類調出目錄,意味著更高的可及度。在政策發布后,醫療器械板塊反應明顯,以聯影醫療為代表的相關企業出現了明顯漲幅。

4月13日,國家衛健委官網又發布了《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公開征求大型醫用設備配置準入標準意見的函》,詳細公布了甲類和乙類大型醫用設備的配置標準,為后續全國范圍的規劃奠定了基礎。

通過上述文件可以看出,在積極落實“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醫療機構配置大型醫用設備的難度進一步降低,尤其對于基層醫療機構來說,未來在購置相應醫用設備時可免于繁復的審批程序,這意味著大型醫用設備的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03

政策驅動市場重塑,基層有望放量

對于醫療機構而言,大型醫用設備的配置情況是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以往的配置標準相對嚴格,大型醫用設備的市場潛力并未得到完全充分的挖掘,如今政策開始解綁,各級醫院的采購意愿將被再一次調動起來。

首先,新版目錄大幅上調了兜底條款設置的單臺(套)價格限額。這意味著,高層級醫院對于中高端產品的選擇空間將更為廣闊。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科室建設,以提高核心競爭力。

例如,近年來患者的消費能力以及認知水平不斷提高,相當數量的三級醫院有著配置多臺64排CT的剛性需求,但在原來的配置許可限制下難以實現。伴隨著政策層面的解綁,僅這部分需求就能催生出不可小覷的市場。

此外,本次通知中明確提出,“均衡布局、擴容下沉”是“十四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基本原則之一。具體包括:聚焦提升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和可及性,縮小區域之間資源配置和服務能力差異,科學規劃配置數量,優化完善配置標準,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優化區域均衡布局。

受配置限制嚴以及采購成本高等客觀因素影響,大型醫用設備主要被安裝在三甲醫院?!?021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指出,當前醫療機構百萬元以上設備數量占比仍較低,2020年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百萬元以上設備僅占總臺數的3.15%/1.0%。

而今在政策的驅動下,基層很有可能將成為大型醫用設備企業新的市場開拓地。

從宏觀來講,3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發展社區醫院,健全臨床科室設置和設備配備。

資金方面,財政部《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明確提出,2023年要支持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通過一般性轉移支付安排財力補助資金1700億元、使用2022年權責發生制結轉資金300億元,支持地方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重點向縣級財政傾斜。

不過,雖然配置標準有所松綁,但對于諸多基層醫療機構而言仍是現階段難以企及的高度,再加上動輒上百萬的采購成本,基層市場究竟有多大的放量空間還有待進一步觀望。

然而,國家對大型醫療設備配置的“放開”是不爭的事實。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大方向下,任何政策的風吹草地,都有可能催生出一個全新的市場格局。

附全文:


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我們轉載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