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醫院新基建持續刺激醫療器械市場發展,在醫院高質量發展轉型期,大批醫療器械迎來新機遇。
7月1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推動臨床??颇芰ㄔO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臨床??颇芰ㄔO是醫院建設發展的根本任務。
早在2021年,國家衛健委就制定發布了《“十四五”國家臨床??颇芰ㄔO規劃》,對臨床??颇芰ㄔO作出整體性、系統性、制度性安排。
“十四五”期間將實施臨床重點??啤鞍偾f工程”。在國家層面,支持各省建設不少于750個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在省級層面,31個省份累計支持不少于5000個省級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在市(縣)級層面,31個省份累計支持至少10000個地市級和縣級臨床??颇芰ㄔO項目。
最新發布的《指導意見》提出了13條具體措施,其中主要包括發揮行政部門的規劃主導作用、落實醫療機構??颇芰ㄔO主體責任、優化臨床??平ㄔO與管理模式三大方面。
《指導意見》指出,科學制定區域規劃,優化臨床??撇季?。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全面梳理轄區內醫療機構臨床??频陌l展情況,根據本地區人口數量、疾病譜、地域特點、患者異地就醫情況等科學制定區域規劃,統籌醫療機構間的臨床??平ㄔO,指導轄區內二級以上醫院,特別是三級綜合醫院和縣醫院圍繞人民群眾需求高、就診量大的臨床??萍訌娊ㄔO,滿足人民群眾就診需要。
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指導轄區內三級醫療機構確定優先建設發展的方向,在轄區內構建系統連續、功能互補的臨床??迫?,在避免重復建設和投入的同時,形成覆蓋本轄區疾病譜主要疾病和重大疾病的三級醫院臨床??品站W。
此外,各地要完善臨床??颇芰ㄔO投入和運行管理相關支持政策和制度建設,及時協調解決臨床??平ㄔO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問題。
《指導意見》指出,醫療機構在充分考慮本地區人民群眾就醫需求和自身功能定位的基礎上,結合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總體規劃、本機構優勢學科和重點扶持學科情況,聚焦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等發病率高且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注重發揮行業權威專家、研究機構等外腦作用,科學制定本機構臨床??瓢l展規劃,確定本機構的臨床??浦攸c建設方向,明確核心病種和建設目標。
要夯實基礎學科和平臺學科能力。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要全面提升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精神科等人民群眾就診需求高、就診量大的基礎學科服務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看病就醫需求;強化麻醉、影像、檢驗、重癥、病理等平臺學科的專業技術水平,提升平臺學科醫療服務支撐作用。
要謀劃打造優勢??坪吞厣珜??。醫療機構按照臨床??瓢l展規劃和重點建設方向,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診療為鏈條”,探索打破原有的醫學學科和診療科目壁壘,以優勢學科和(或)重點扶持學科為主體、相關學科共同參與的“1+N”學科群為基礎,全面梳理診療所需的醫務人員組成、設備設施條件、醫療技術和藥品器械等要素需求并合理配置,組建相關重大疾?。I域)臨床???,充分發揮臨床??苾榷鄬W科聯合診療的優勢,建設成為相關重大疾病診療領域的優勢??苹蛱厣珜??。
《指導意見》還提出,要促進醫療技術優化整合。加快推進內鏡、介入、局部微創治療和改良外科手術方式在內的微創醫療技術的綜合應用,開展術中放療、術中化療、雜交手術等新診療模式應用,探索開展具備??铺厣秃诵母偁幜Φ那把蒯t療技術項目,重視培育臨床??萍夹g特色。
要推動醫療技術創新發展。充分利用臨床??平ㄔO工作中多學科融合的優勢,圍繞重大疾病和關鍵技術,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導向,加強臨床診療技術創新、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進一步強化臨床與基礎研究交叉融合、醫工交叉融合等跨領域聯合攻關,爭取在再生醫學、精準醫療、生物醫學新技術等前沿熱點領域取得突破,并實現高效轉化,產出新技術、新產品、新藥物、新療法,促進科技自立自強。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李大川在今年4月的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談到,截至去年年底,中央財政已經累計投入資金25.4億元,在全國支持了508個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
此外,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委屬(管)醫院已經設定的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自籌資金、自主申報了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達到102個。同時,各地財政也積極投入,共投入70多億元,支持了4652個省級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和10631個市(縣)級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
根據財政部、國家衛健委今年5月公布的《關于下達2023年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共有254個,其中河北、山東、河南、廣東、江蘇、四川等省數量較多。
據觀察,截至目前,已有四川、江蘇、遼寧、黑龍江、河北、山西、重慶、江西等多地公布了2023年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遴選結果。



根據《“十四五”國家臨床??颇芰ㄔO規劃》,國家層面,要針對不同地區群眾就醫需求較高的部分專業加強建設,特別是人口較多且既往獲得國家臨床重點??祈椖枯^少的省份。重點支持各省針對性加強心血管外科、產科、骨科(含手外科、脊柱外科)、麻醉、兒科、精神科及病理科、檢驗科、醫學影像科等平臺??平ㄔO。
??瀑Y源短板補齊方向:

要推動關鍵領域技術創新,支持相關??圃谟绊懭嗣窠】档闹卮蠹膊『?span style="font-size: 15px;letter-spacing: 1px;color: rgb(2, 30, 170);">再生醫學、精準醫療、腦科學、 人工智能、生物醫學等關鍵技術領域進行創新,通過與大學、 研究單位合作等形式加強復合型創新團隊建設,爭取解決一批“卡脖子”技術,形成一批國際領先的原創性技術,推動相關??颇芰M入國際前列。
省級層面,根據各地疾病譜和臨床??颇芰€情況,東北、西北、華北等地區重點加強心腦血管疾病相關??颇芰ㄔO,西南地區和東南地區重點加強消化系統疾病、外科創傷性疾病等相關??颇芰ㄔO。
近年來,《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十四五”國家臨床??颇芰ㄔO規劃》《“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相繼發布。醫院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相應的器械需求窗口被打開。
對于企業而言,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以及真正切中臨床訴求的產品和服務,將成為核心競爭力。
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我們轉載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