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賽道爆發!工信部發布重要榜單,一批器械企業上榜(附名單)
來源: 賽柏藍器械 2023年07月26日 15:20

在進口材料主導的醫療器械上游領域,一批企業開始攻關。????????


01

生物醫用材料最新榜單發布

近日,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發布《生物醫用材料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第一批)入圍揭榜單位公示》,生物醫用材料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第一批)入圍揭榜單位正在公示中,今日(7月25日)為公示最后一天。

據觀察,威高骨科、大博醫療、春立正達、愛康宜誠、南通華爾康、天津正天、阿邁特、穩健醫療、威高血液凈化、駝人醫療、健帆醫療、三鑫醫療、啟明醫療、科惠醫療、威高富森、騰復醫療、垠藝生物、英途康、萬潔天元、科儀邦恩、維心醫療、有研醫療、唯柯醫療等一批醫療器械企業在列。

(完整名單附文末)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于組織開展生物醫用材料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第一批)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生物醫用材料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聚焦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三大重點方向,征集遴選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備較強創新能力的單位集中攻關,重點突破一批量大面廣、技術先進、帶動性強、安全可靠的標志性生物醫用材料,材料性能符合臨床應用要求、形成穩定可靠的規?;a能力,加速在相關下游醫療器械產品領域實現落地應用。
具體包括用于人工血管、覆膜支架、人工關節、椎間融合器、可吸收縫合線、球囊導管、血液透析器、體外膜肺氧合機等醫療器械產品的高分子材料,用于心臟起搏器、心臟瓣膜、神經刺激器、神經血管導絲、血管支架、人工關節、骨科植入器械等醫療器械產品的金屬材料,以及用于仿生復合骨支架、義齒、骨缺損填充及修復材料等醫療器械產品的無機非金屬材料。
《通知》中明確,揭榜申報主體須是材料生產企業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組建的上下游聯合體,鼓勵醫療衛生機構、高校及科研院所、檢測機構等共同參與。

02

提供投融資對接服務,加大應用推廣


生物醫用材料是生產診斷、治療、修復和替代人體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所需醫療器械不可或缺的新材料,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廣泛應用于骨科植入物、心腦血管植入物、口腔耗材等諸多領域。
當前,生物醫用材料市場正處于快速增長期。據眾誠智庫數據,2021年,中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達4600億元。2016-2021年,生物醫用材料市場復合增長率超20%。但產業發展的瓶頸亦較為明顯,70%的中高端產品嚴重依賴進口,國內企業基礎相對薄弱。
一家進口醫用高分子材料供應企業相關負責人談到,其所在細分賽道目前的全球主要競爭者比較少,且都是跨國企業。據介紹,部分植入醫療器械對于材料的強度和生物相容性均有較高要求,材料的選擇影響醫療器械的臨床效果。
《“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到,有源植介入器械方面,要“發展生物活性復合材料”,“推動先進材料、3D打印等技術應用,提升植介入器械生物相容性及性能水平”。
根據前述《通知》,對于相關項目,也將有一定政策支持。
《通知》指出,結合區域產業優勢和臨床資源,加大對“揭榜掛帥”重點品種、重點企業配套支持力度,優先配置入選“揭榜掛帥”的項目用地、用能、排污等指標資源,出臺鼓勵應用推廣的配套政策。
此外,擬將揭榜掛帥攻關方向納入現有政策支持渠道,依托國家產融合作平臺提供投融資對接服務,并優先提供審評相關的技術咨詢服務。
鼓勵完成揭榜任務的相關材料以醫療器械主文檔形式進行登記,并通過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等政策加大應用推廣支持力度。
03

器械國產化,向上游蔓延

在國產醫療器械不斷覆蓋更多領域的同時,還有諸多核心零部件、基礎材料尚未實現突破。
不過,國產化正在向器械上游蔓延。
國內一家手術縫合線企業的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國內企業生產的縫合線,線體基本為進口。在縫線領域,一方面是國產縫合線已經走到臺前,正在拓展市場階段;另外一方面,在上游原材料環節,國內企業也在尋求突破。
在上述《公示》名單中,骨科器械企業表現最為突出,威高骨科、大博醫療、春立正達、愛康宜誠,以及科惠醫療、萬潔天元、科儀邦恩等諸多骨科器械相關企業均有上榜。
據觀察,布局上游幾乎已經成為骨科行業頭部企業的共同發展思路之一。
威高骨科在年報中指出,目前市場上的骨科植入器械仍以金屬材料為主,未來可吸收及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的生物材料是骨科主流之一的研究方向。其布局的可降解材料及其產品,將會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新材料方面,威高骨科在新型骨水泥、可降解鎂合金、增強PEEK、關節陶瓷、DBM、鉭金屬等領域均有布局。
春立醫療正在推進對多孔鉭材料、鎂材料的研發。春立醫療牽頭申報的“多孔鉭骨修復材料及植入性產品開發與臨床應用”項目獲科技部 批準為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重點專項,其中部分產品已進入注冊審評階段。
對于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投入,亦有望在未來反哺企業。

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我們轉載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