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0年精進1mm,這種醫療器械到底難在哪兒?
來源: 醫療人咖啡 2023年08月02日 16:08

在醫療領域中,軟鏡需要應對各類復雜的腔道,其鏡身要在保持柔軟的同時有一定的剛度和韌性。相對消化道而言,鼻咽喉、支氣管等腔道更小,這些部位所需的內鏡對鏡身尺寸及靈活度要求更高,因此這類如支氣管鏡、鼻咽喉鏡等的“電子細鏡”技術壁壘更高。

“自己創造組件”

小內鏡有大門道


跨學科的研發考驗
內鏡的研發集成了光學、精密機械、電子材料、圖像處理等多學科技術的融合,細鏡更需要克服多個技術難題和限制。其一需要具備先進且小尺寸的圖像傳感器及光學組件以提供清晰、細致的圖像;另一方面則要求更高規格的算法、材料硬件支持。這對于企業來說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設備、實驗室及人才等資源支持,產業新準入者可能難以趕上先行者的研發步伐。
完整的產業鏈挑戰
細鏡的制造也是一項極其復雜和困難的任務,它的供應鏈涉及圖像傳感器、鏡體外層軟管材料、牽引絲、光纖、蛇骨、潤滑劑、粘合劑等上百個部件。奧林巴斯就曾稱:我們制造內鏡所需的組件并不都能在市場找到提供商,因此,我們必須從材料和制造設備的開發開始就自己創建組件。由于細鏡需要觀察和探索的腔道較為狹小,其設計和制造過程需要應對更小的尺度和精確度要求,這對于企業整體供應鏈把控的挑戰很大。
精密制造工藝壁壘
內鏡的制造涉及機加工、焊接、高分子材料成型、熱處理、高精度擠出成型等多道工序,其中的一些步驟還不能完全實現自動化,仍然是一份“手藝活”。與此同時,培養一個擁有熟練制造組裝技術的工人周期長且難度大,目前尚難以通過簡單模仿突破壁壘。

這樣的產品特性決定了其需要非常高的專業化程度及制造工藝水平,因此目前細鏡領域的市場品牌均呈現出了高集中度與專業化的特點。

3mm時代到2mm時代

細鏡走了超過10


從光學放大內鏡到細胞內鏡,圖像分辨率從1080P4K,消化內鏡領域近年的發展可用高歌猛進形容。與這種推陳出新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細鏡領域近年來的相對沉寂。

根據各品牌彩頁及公開資料整理

奧林巴斯作為內鏡市場的巨頭企業,在細鏡領域同樣擁有最大的市占率。從奧巴的中國細鏡產品拿證時間發布來看,超細鏡自2011-2016年間不斷突破,而在290系列推出之后的很長時間內,細鏡的“瘦身迭代”已經放緩。
另外,Wolf和賓得最細內鏡可到達2.2mm2.4mm,為細鏡行業的進一步精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但截止目前,這一數字仍然被鎖定,超細鏡也遲遲尚未突破2mm的門檻。

Wolf Flexible Sensor Bronchoscope "Slim line model"
來源:RICHARD WOLF彩頁
3mm時代到2mm時代,細鏡走了超過10年。由此可見,對于超細鏡的突破并非一朝一夕,唯有憑借持續的創新和技術進步,才能不斷破解研發和制造的難題。

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我們轉載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