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651.46%,軟性內窺鏡械企半年報!
來源: 思宇MedTech 2023年08月08日 16:03
2023年8月4日,澳華內鏡(688212)發布了2023年半年度業績快報: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2.89億元,同比增長72.74%;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約0.38億元,同比增長651.46%;基本每股收益0.29元。
公司營業總收入增幅較大主要系報告期內依托新產品AQ-300上市,公司不斷加強市場營銷體系以及品牌影響力建設,對產品進行不斷打磨與升級,持續加強對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投入,持續穩定的為客戶提供滿意的內鏡解決方案,從而實現主營業務的穩步增長。
#關于澳華內鏡
澳華內鏡成立于1994年,主要從事電子內窺鏡設備及內窺鏡診療手術耗材研發、生產和銷售?;谠趦雀Q鏡診療領域多年的專業技術積累和系統性布局,公司產品已應用于消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婦科、急診科等臨床科室。公司長期堅持底層技術創新和跨領域人才培養,突破了內窺鏡光學成像、圖像處理、鏡體設計、電氣控制等領域的多項關鍵技術,在國外廠商處于市場壟斷地位的軟性內窺鏡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產品已進入德國、英國、韓國等發達國家市場。

#公司核心產品
公司主要產品按照用途可分為內窺鏡設備和內窺鏡診療手術耗材。
(1)內窺鏡設備包括內鏡主機(含圖像處理器和光源)、內鏡鏡體和內鏡周邊設備,主要用于早癌診斷和治療。其中,作為率先闖入4K領域的AQ-300超高清內鏡系統,在圖像、染色、操控性、智能化等方面的創新與升級,為內鏡診療和疾病管理打造了高畫質與高效率的平臺。

(2)內窺鏡診療手術耗材主要包括非血管支架、基礎類耗材兩大類,主要搭配內窺鏡設備使用,在內窺鏡檢查或手術中起到活檢、止血、擴張、切除等作用。

#公司發展歷程
1994年,澳華內鏡于上海創立。
2005年,推出首代電子內鏡系統VME-2000,是國內最早的軟性電子內鏡系統之一。
2010年,推出電子內鏡系統VME-2800,可搭配澳華首款電子鼻咽喉鏡和電子支氣管鏡。
2013年,推出高清電子內鏡系統AQ-100,具備自主研發的CBI分光染色功能。
2016年,收購杭州精銳,布局耗材領域。
2017年,收購常州佳森,在高值耗材領域加大投入。
2018年,推出自主研發的光通內鏡系統AQ-200,創新性地采用激光傳輸和無線供電技術;收購WISAP,設立歐洲營銷服務中心,開啟歐洲營銷布局。
2019年,高清內鏡新生產大樓落成,產能進一步提高。
2021年,11月15日成功登陸科創板,股票代碼:688212。
2022年,推出首款4K超高清內鏡系統AQ-300,可搭載首款光學放大內鏡,倍率可至100倍。

#醫用軟性內窺鏡市場規模與前景
1.  市場規模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和國元證券研究所測算,2019年全球軟性內窺鏡市場銷售額規模預計為118.5億美元,2015年-2019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18%,高于同期全球醫療器械行業的平均復合增速,以此增速預計到2024年,軟性內窺鏡市場銷售額規模將達到184億美元。
根據國元證券研究所測算,2019年中國軟性內窺鏡市場銷售額規模約53.4億元,2015-2019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6.79%,隨著消化道早癌篩查的普及和內窺鏡新術式的開展,未來國內軟性內鏡市場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到2025年銷售額將達到81.2億元。
2.  市場前景與空間
軟性內鏡通過人體的自然腔道來完成檢查、診斷和治療,主要應用在消化道領域,如胃鏡、腸鏡等。軟性內鏡的發展受市場需求和內鏡制造技術發展的雙輪驅動,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1)消化系疾病高發,市場需求空間巨大
根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數據,2021年我國公立醫院消化系疾病出院人數為870.77萬人,2012年至2021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1.62%,處于高發階段。
受飲食習慣、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國是消化系腫瘤高發國家。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的數據,2016年我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406.40萬例,消化道腫瘤中的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的發病人數為105.7萬人,占比26.01%。中國男性癌癥發病前十位中,消化道腫瘤胃癌、結直腸癌和食道癌分別位列第三位、第四位和第五位,占比分別為12.37%、10.67%和8.26%,累計發病人數69.93萬人;中國女性癌癥發病前十位中,消化道腫瘤結直腸癌、胃癌和食道癌分別位列第三位、第五位和第九位,占比分別為9.26%、6.57%和3.71%,累計發病人數35.77萬人。
(2)我國胃鏡、結直腸鏡開展率較低,增長空間較大
根據《2020中國消化內鏡診療技術調查報告》統計,中國的上消化道內鏡開展率、下消化道內鏡開展率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均存在不小的差距。
上消化道內鏡開展率:通過對美國(2019年)、日本(2017年)和英國(2019年)每10萬人胃鏡開展率對比來看,日本的胃鏡開展率最高,每10萬人有10,231人。中國2019年的開展量已超過英國、接近美國,但與日本相比還差距較大。
下消化道內鏡開展率:通過對美國(2019年)、英國(2019年)、日本(2017年)、韓國(2013年)每10萬人腸鏡開展率對比來看,美國(2019年)的開展率最高,每10萬人有4,331人開展,而中國(2019年)每10萬僅942人開展,差距巨大。
(3)腫瘤早診早治漸成共識,釋放內鏡診療需求
對于消化系惡行腫瘤發展進程緩慢,早篩窗口期長、可行性強,行業共識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消化道腫瘤篩查,通過早發現、早診療而提高疾病存活率,而內鏡取活檢是確診的“金標準”。根據中國胃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2,北京),2003年-2015年,我國胃癌相對生存率有所提升,從27.4%提升至35.1%,但仍然明顯低于日本(80.1%)和韓國(75.4%)。開展胃癌篩查可顯著提高人群胃癌早期病變檢出率,改善患者預后,大幅提高患者生存率。民眾對于胃癌及其篩查的認知程度低等現狀制約著我國胃癌篩查與早診早治工作的效果與收益。我國目前已發布多部胃癌篩查與早診早治相關的專家共識,為了推進我國胃癌篩查工作的規范化均質化和優質化,國家癌癥中心成立中國胃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制定專家組,聯合腫瘤學、消化內科學、內鏡學、外科學、病理學、臨床檢驗學、流行病學、循證醫學、衛生經濟學和衛生管理學等多學科專家,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胃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
2018年4月13日“國家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計劃”正式啟動,項目啟動后爭取每年篩查1,000萬至2,000萬人,并計劃依托篩查在2030年實現我國胃腸道早癌診斷率提高到20%,胃腸道癌5年生存率提高至50%,開展消化道內窺鏡腫瘤篩查進入黃金發展期,從而有利于軟鏡的普及與銷售推廣。

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我們轉載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