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微博評醫藥反腐!
來源: IVD資訊、人民日報 2023年08月10日 16:53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振雅

百余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相關學術會議相繼延遲,清退5年講課費……一場醫藥反腐風暴席卷全國。在業內專家看來,這場醫藥反腐行動能起到“治標”的效果,若想“治本”,還需要促進醫藥行業改變“帶金銷售”的營銷模式。

7月28日,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

行賄是為了賣藥

2012年~2022年,這10余年來,法院公開審理的醫療領域賄賂案件多達2137起,近5年內,醫療領域賄賂案件達1447起。醫藥、藥械購銷領域已是腐敗的“重災區”。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梳理發現,在2000多件的賄賂案件中,行賄的由頭與目的多是感謝費、好處費,為藥品藥械招標采購、進醫院提供幫助。

北京市鑫諾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展曙光認為,醫藥領域貪腐案頻發與醫藥特性有關,藥企產品唯有通過醫療機構才能推廣,線性獨特的購銷渠道讓這一鏈條容易滋生腐敗的土壤。

“帶金銷售是我國近幾十年來,很多醫藥企業習慣的銷售模式?!敝袊t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秘書長陳紅彥介紹,雖然行業風氣不斷在糾正,但不可否認“帶金銷售”依然存在,例如,一個醫療器械要進醫院,涉及多個部門,往往醫藥企業的規矩是,“一般門檻”一人一萬,關鍵人物則需行賄數十萬、百萬“打點費”。

藥企轉型改變銷售模式

抓一些腐敗典型,曝光一些典型案例,真的能遏制醫療界腐敗現狀嗎?一位不愿具名的衛健系統工作人員介紹,往年類似活動也不少,但只能起到“治標”的效果,醫療反腐如何“標本兼治”?藥企不再“帶金銷售”或許是答案之一。

安徽已經開始探索避免藥企“帶金銷售”的路子。2021年,由于試劑領域的商業賄賂嚴重,安徽省紀檢監察機關查處腐敗案件后,推動了當地試劑集采,旨在“整治購銷領域違法違規行為”。

當年7月14日,安徽省醫保局召開有關檢查試劑集采的吹風會,安徽省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處處長萬勇痛斥試劑藥企,“被捕的涉案人員承認,給到醫生的回扣最高能達到12%~13%。大肆搞商業賄賂,腐蝕醫護人員,讓知名專家進了監獄……為什么要進行試劑專項采購?是你們逼著我們干的!”

安徽省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金維加介紹,醫院大型設備采購是帶金銷售和廉政的敏感地帶。集中帶量采購,招的是生產廠家,而非代理商,撇開了中間環節,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全省集采不是醫院自行采購,生產企業不需要做醫院文章,就不需要帶金銷售。因此,集采是避免醫療領域“帶金銷售”的重要手段。

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我們轉載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