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風暴持續升級,醫藥代表進入行業“下半場”
來源: MedTrend醫趨勢 2023年08月14日 16:22

按照日本和美國醫藥市場20年走向規范的規律,我們開始重視行業亂象至今也已十年,今年之后,就是醫藥/醫療行業的“下半場”了。

 
“醫藥代表禁止入內”,反腐風暴下,醫院不約而同提出各種規定。
 
醫院拒絕拜訪,學術會議延期,公司通知居家辦公,醫藥代表們仿佛被困在了孤島之中。
這次“雷大雨也大”的風暴,無疑會對整個醫藥醫療行業帶來深刻而長久的沖擊。

作為醫藥代表,心中難免會有憂慮:我們這個職業會有什么變化?我們未來的路要怎么走?我該怎么做?

別急,我們不妨參考一下國外的經驗,看看比較有代表性的美國和日本,他們的醫藥代表是什么狀況。
 
01
美日醫藥代表:
也曾與我們現在一樣!

上世紀60年代,日本制藥業迅猛發展,醫藥代表們在沒有太多限制的情況下,帶金銷售、客情關系開始流行,漸漸無所禁忌。

行業亂象逐漸引起日本國會的重視,1979年提出引入MR資格制度,1980年出臺《醫藥情報擔當者教育研修綱要》,經過多方討論和不斷更新改善,1997年日本正式施行MR認定制度,并舉行了第一次MR認定資格考試,之后每年一次,延續至今。

現在,日本將醫藥代表定義為醫藥品信息活動專家,工作職責由之前的“普及”藥物知識更改為“正確使用藥物,為提升藥物療法做出貢獻”。

從70年代橫行的行業亂象,到90年代的行業規范,日本用了大概20年時間。

再看美國,幾十年來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醫藥市場。

20世紀90年代,其制藥工業高度發展,當時占世界醫藥市場份額的一半左右。
由于競爭異常激烈,醫藥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各公司開始在醫藥代表上發力,以推動藥品順利進入醫院。

從1996年到2001年,美國醫藥銷售隊伍壯大了一倍,人數達到9萬之多。之后穩步發展,最高達11萬左右。

其中的問題也不少,比如美劇《成癮劑量》中反映的,美國醫藥業巨頭賽克勒(Sackler)家族對“阿片類”藥物的過度推銷和濫用,1996年起滲透美國醫療內部甚至政界,一款1995年的新藥,在2002年銷售額就超20億美元。

為了規范醫藥代表的行為,美國制藥行業發展出了比較完善的 “醫藥代表資格認證”制度來保證這一職業的資質,并采用“藥品推廣行為準則”來規范和約束醫藥代表的行為。

FDA也宣布禁止醫院工作人員接受醫藥代表饋贈禮物、咨詢費或其他“好處費”,違者將受到嚴厲懲罰。

對醫生來說,收取“好處費”意味著醫生職業生涯的終結;

對醫藥代表來說,給“好處費”可能構成刑事犯罪。

醫藥代表給醫生贈送巨額禮物,將按照美國聯邦《醫療反回扣法》來量刑:
(1)單次違法并被法院認定為有罪者,將被處以最高2.5萬美元的罰款,并處5年以下監禁;
(2)違法醫生及醫療機構將被禁止參加所有聯邦層面的健康項目,政府不再對其進行任何補助及資金支持;
(3)即使未被法院最終定罪,違反規定者仍可能被美國健康與公共事業部除名,政府不再對該等機構進行任何補助及資金支持;
(4)政府可能對違法者加收其違法行為造成損害的3倍金額的罰款,并就違法者每次違法行為另外收取5萬美金/次的罰款。

據說除了科班出身之外,美國一些醫藥公司還喜歡招這4類人做醫藥代表:
大學期間的啦啦隊長,前著名運動員,社會模范人物,退伍軍官。

啦啦隊長主要是考慮社交能力,后三個的考慮就是他們的社會形象和良好品質了,這樣也會更容易獲得醫生的信任。

美國從2000年后重視行業混亂到現在更為規范的監管,也經過了大概20年的時間。

回看國內,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當醫藥代表剛進入中國時,很多醫生脫下白大褂加入這支隊伍,成為中國第一批醫藥代表。

“那個時候,我一個月跑爛3雙鞋,但都是純粹的學術交流和產品交流?!币晃辉诋斈晗潞W龃淼尼t藥高管說道。
那時候,醫藥代表還是一個十分光鮮、備受尊重的職業。

90年代中期開始,國內出現大量本土藥企,開始出現帶金銷售的現象。

到2013年,國內對醫藥代表的管理開始重視起來,2015年終于將“醫藥代表”一職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隨后的幾年里相繼出臺了一些管理文件,逐步規范行業規則。

可以說,今年的重磅反腐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醞釀已久。

按照日本和美國20年走向規范的規律,我們開始重視行業亂象至今也已十年,今年之后,就是醫藥/醫療行業的“下半場”了,市場也將趨于規范化的良性發展。

而大浪淘沙后的醫藥代表,在美國和日本依然炙手可熱。


02
他們人數很少,
他們薪資很高!

從市場規模與醫藥代表的比例,或者總人口與醫藥代表的比例看,國內醫藥代表人數都嚴重超額。
 
Frost & Sullivan統計的2021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美國為5586億美元,中國2466億美元,日本984億美元。
 

日本醫藥代表認證中心數據顯示,2022 財年結束,日本國內醫藥代表總數為 49682 人;
美國醫藥代表人數據估計目前在8w左右。

如果按照日本和美國的市場規模比例,我國醫藥代表人數應該在4萬-13萬之間;

如果按照人口比例來看,我國是日本的11.3倍,是美國的4.2倍,那么我國醫藥代表應該在30-60萬之間。

而我國醫藥代表的實際數量,據估計在300萬左右,可謂嚴重超標。

美日的醫藥代表人數雖少,但這個職業絕非冷門;
相反,這絕對是令人艷羨的一塊香餑餑——因為他們的薪資實在是太誘人了!

根據美國醫療行業專業網站MedReps.com統計,2020年美國醫藥代表平均基本工資14.8萬美元(約107萬RMB),加上獎金等,平均年收入達18萬美元(約120萬RMB)。


或許這個網站統計的群體多是高收入人群,我們再看美國勞工統計局2018年的資料:
美國醫藥代表的年薪中位數是88,200美元(約59萬RMB),大部分代表的收入介于51,710美元(35萬RMB)和145,730美元(98萬RMB)之間。
 
這個數據顯得更為接地氣,但年薪60w也不低了。

另外,在Linkedin 發布的《2018年新興職業報告》中,“專業醫藥代表”在美國位列第5名,也能從側面看出它的受歡迎程度。

在日本,醫藥代表在全國各行業的收入排行榜中,多年來也一直位居前列。

根據日本 Persol Career 公司旗下人才網站 doda 發布的“2021年度平均年收入排行榜”,醫藥代表的排名從2020年的第4位上升至第3位,位居銷售類職業的第1名。年收入從上一年的 697 萬日元上升至 713 萬日元(約40萬RMB)。

因此,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經歷過行業亂象和監管整治的洗禮之后,等一切塵埃落定,醫藥代表依然是一份值得長期深耕、有豐厚回報的職業。
  
03
國內醫藥代表
該怎么做?

我們繼續參考美國和日本,看看一名合格的醫藥代表是什么樣子的。

在美國,有一個觀點,說臨床醫生新藥知識的73%來源于醫藥代表的講解;
這個數據無從求證,但至少說明了美國人對醫藥代表價值的認可。

另外,據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收到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統計,90%以上的報告都是通過醫藥代表收集來的。

而據我國《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來源中,醫療機構占87.6%,企業端只占8.1%。我們醫藥代表/企業端的反饋,多年來一直占比很少。


因此,能做到及時準確的雙向信息傳遞,是美國醫藥代表的一大特點。

除了出現在醫院和學術會議上,美國的醫藥代表還可能進入手術室和準備室中,甚至偶有病人將他們誤認為醫生的情況。

《波士頓環球報》曾報道過一個案例:
當做完乳腺癌的化療之后,一名患者去見醫生,發現診室里有另一個男人。醫生說,他在觀察你的病情。過了很久,她才知道那個人是強生公司的醫藥代表 。

這個故事也體現了美國醫藥代表的專業程度。
 
在美國,要成為一名醫藥代表,門檻也不算低:
  • 首先,你需要有正規大學的四年制學位,所學專業屬科學領域和商業領域為佳;
  • 其次,你要向美國國家醫藥代表協會申請培訓和考試,考試通過后得到認證;
  • 需要你不斷進修。

而日本的MR(Medical Representatives)認證制度,給醫藥代表樹立了一套更為嚴謹的規則。

在日本,如果一位剛畢業的應屆生想做醫藥代表,要經歷這些步驟:
① 首先順利入職一家制藥公司或 CSO 公司;
② 學習 6 個月的入門教育課程;
③ 參加年底12月份的MR認證考試,并且成績合格;
④ 企業認定你有6個月的工作經驗;
⑤ 收到認證證書,成為一名真正的醫藥代表。

也就是說,一個畢業生加入藥企后,要先學習鍛煉個一年半載的,才有機會拿到MR認證。

或者,在加入藥企之前,你也可以在教育和培訓機構(正規大學畢業或指定醫學教育機構,??飘厴I需有兩年工作經驗)參加6個月共300小時的基礎教育,然后參加并通過MR認證考試,然后加入藥企,并在藥企完成150小時的實踐教育和6個月的MR工作經驗,即算完成MR資格認證獲得頒發證書。

而且,這個證書的有效期是5年;
要在證書到期前一年的6月開始進行補充教育,或者重新完成MR認證來獲取資格。


日本的醫藥代表,根據專業知識水平分為3個等級:
A水平:具有醫學、藥學等方面的醫藥代表共同的基礎知識和一般知識。
B水平:具有單獨產品的知識和講解能力,能夠滿足醫院和藥店的需求。
C水平:具有更專業的知識和能力的特定產品組代表或者高級醫藥代表。
 
這個分級的意義是:MR考試過程中的“入門教育”只是為了達到A水平,而后面持續的“繼續教育”是為了維持A水平,達到B水平,整個職業生涯是一個達到C水平、不斷提供專業價值的研修過程。


總的來說, 一個真正專業的醫藥代表應該做到兩點:
  • 一方面,我們認真了解臨床需求,將藥品研發中的最新成果及時報告給臨床醫生,并且科學地介紹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促進醫師合理用藥;
  • 另一方面,我們跟蹤藥品在臨床中使用的情況,及時將信息反饋回企業,提出有效措施和處置辦法。
 
大浪淘沙,未來的醫藥代表,雖然不敢說能100%杜絕行業亂象,但對專業能力的要求,一定會普遍提高。

一位在美國有十四年從業經歷的醫藥代表,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
“醫生到底想要從醫藥代表身上得到什么?”

“一位醫生向我明確傳達了他的需求:希望可以得到在病人身上有用的信息。
 
定位決定地位。
醫藥代表在大家眼里的形象和地位,其實取決于我們對自己的角色定位啊。

在小風小浪中生活慣了的我們,面對反腐浪潮的突然到來,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但還是會有人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問題:
有些人在驚慌失措中想要逃離,
也有人回過神來后冷靜分析,抓住機會去“沖浪”,逆勢前行。

待浪潮退去,
留下來的,將是那些閃閃發光的金石。

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我們轉載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